独中保姆郑桂珠:筹募爱 散播爱 弘扬爱
妈祖,本名林默娘,出生于中国福建莆田湄洲屿,她性情柔顺,热心助人,经常在海上救苦救难,守护渔民,因而深受渔民尊敬与膜拜,且被誉为“海上守护女神”。
郑桂珠,笔名佳嘉,出生于中国福建莆田黄石公社清江乡青后后塘,她性情豪爽,古道热肠,经常为独中筹款,守护学生,因而深受学生尊敬与爱戴,且被誉为“独中保姆”。
不晓得是历史巧合,或是冥冥中自有安排,郑桂珠与妈祖的人生经历,似乎略有共同点。当年,妈祖父母曾向上天求子,感得观音菩萨赐予一女,成就一段传奇故事,而郑桂珠母亲当年也曾向妈祖求子,结果妈祖赐予郑家一名小女娃,也即是本故事的主人翁。
此外,妈祖从小具有救苦救难的善愿,她立志终生行善济人,解救危难,而郑桂珠从小遵守母训,一生立志存好心,讲好话,做好事。
或许是此缘故,郑桂珠仿如妈祖的化身、使者及代言人。妈祖生前济世为怀,救亡拯溺,而郑桂珠也继承妈祖的菩萨心肠,她热心教育与公益慈善,一生为18间独中生扶贫济困,资助他们学费,赞助他们午餐,协助他们成才,甚至还曾三度落发,筹募独中建校基金。
每当结交新友时,郑桂珠总是如此自我介绍:“我是来自中国的娃娃,新加坡的女儿,以及大马的母亲与老祖母,所以我一脚跨三国!”一句简单有趣的告白,浓缩其一生的甜酸苦辣。
中国娃娃:妈祖赐女
这名中国娃娃的故事,源于一个水乡农村。其外祖父本是家境富裕,但一场可怕的瘟疫,令舅舅与舅母相继去世,导致家道中落,母亲宋玉英唯有咬紧牙根,并以其硬朗的肩膀,独自承担娘家与婆家生计。
在福建莆田湄洲湾口,有个美丽的岛屿——湄洲岛,岛上有座巍峨雄伟、金碧辉煌的庙宇,供奉家喻户晓的妈祖。由于其母婚后多年,依然膝下无子,求子心切下冒着风浪,与姐妹淘一起俯伏于小船上,前往湄洲岛,叩求妈祖恩赐儿子,并获得妈祖恩赐一只“绣花鞋”,意喻将会赐予一子,令母亲欢欣万分。
母亲如愿怀孕,日思夜想,急盼男娃儿来临,然而十月怀胎,瓜熟蒂落,却生下一名女娃儿,但母亲对她依然疼爱有加。每当她生病时,母亲内心犹如热锅蚂蚁,口中则不断叨念:“妈祖呀!她是您送给我的女儿,请您保佑她啊!”而郑桂珠即是在妈祖保佑及妈妈呵护下,健康成长。
在她周岁之际,父亲郑金昌离开母女,到新加坡与公公会合,经营米粉厂,因此她从小即与父亲分离。六岁那年,她对着墙上父亲的相片,自编朗颂兴化语童谣:“飞机飞到三江口,我和阿兄对面哭。”乡人同赞,成为母亲的骄傲,直至成长至9岁,母亲准备带她去新加坡,以与父亲团聚,然而两个姑姑婚后无子嗣,要求母亲“割让”女儿。
幼时的郑桂珠,既是母亲的心肝宝贝,又是姑姑的命根子,母亲拖延大姑要求,大姑则向侨联会“告状”,禁止郑桂珠出国,双方为此展开拉锯战,最终母亲不忍心,唯有将她让给姑姑,并独自前往新加坡。
母女骨肉分离,相隔两地,母亲临行前心如刀割,泪流满脸,并叮嘱郑桂珠:“往后你要存好心,讲好话,做好事!”,她点点头,握着母亲的双手:“妈妈,你放心,我一定听你的话,成为人人称赞的好孩子。”母女互相抹去对方眼泪,相视而笑,依依不舍一再告别……自此母亲的叮咛,成为其人生座右铭。
母亲不在身边的日子,郑桂珠遵守承诺,安守本分,成为一名乖巧孩子,而大姑也遵守她对母亲的承诺,将郑桂珠视为亲骨肉,不打不骂,爱她疼她,即使本身没得吃,也将好吃的留给她,而且过年佳节必有新衣。
1958年,中国政策出现大转折,中共规定农村生产的粮食,全都交由国家统购统销,人民吃喝完全依赖“公共食堂”,民宅烟囱不准冒烟做饭,但郑桂珠从小体弱多病,姑姑必须经常为她煮药煮开水,住家又怎能不冒烟呢?
事发东窗后,姑姑被取缔逮捕,官员将她带上戏棚舞台,捆绑其双手在后面,甚至重压三个“土格”,令其头部几乎垂至膝盖。她嘱咐郑桂珠:“你快写信给父亲,叫他接你去新加坡,否则若我被折磨至死,以后无人照顾你,你也会死……”
新国女儿:家人团聚
1959年,适逢小学毕业,青江小学拥有五名保送生,郑桂珠是其中一人,也是唯一的女生,由于她刚好接到父亲的出国证,所以没有入学,而是前往新加坡。
她乘搭巴士,经过三天三夜长途后,才抵达汕头,然后于7月1日在汕头上船。经过七天七夜航行后,终于抵达新加坡,并能与家人团聚,重新开始新生活,并入学淡申律新民小学。
奇迹的是,虽然她对英文一窍不通,但在小学毕业后,却以第一志愿考上新加坡名校———南洋女中。她苦笑说:“原本我与一群好友相约,共同入学德新中学,结果她们骂我食言!”
古代婚姻讲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郑桂珠还未中学毕业,就被父母安排婚事,其夫婿来自吉隆坡,经营米粉工厂,双方家长皆为同乡,然而其思想相当叛逆:婚姻为终身大事,岂能随便嫁给陌生人?故首次与对方见面及订婚后,就离家出走逃婚,并躲藏于马六甲的女同学家中。
巧合的是,同学邻居为兴化人,或许是同乡三分亲,对方有意聘请她为女佣主管,月薪60令吉。郑桂珠遂致函予父亲,以报平安,却被对方无意中发现,原来邻居丈夫是其父亲友人,真是巧合之中又巧合!姻缘天注定,到底还是逃不掉,对此她笑言:“由于对方通风报信,结果我就这样被抓回去!”
嫁为人妇:家翁嘉许
20岁那年,郑桂珠再次与父母分离,远嫁吉隆坡安邦新村,掀开人生新一页。夫婿家族经营米粉厂,然而新婚第三天,她就开始愁眉苦脸,以泪洗面,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原来,当年母亲将她抛弃在家乡,多年来一直自责内疚,因此郑桂珠与家人相聚后,母亲对她说:“你只要读书就好,家中事务无需你操心!”然而嫁为人妻后,她才惊觉对家务一窍不通,面对眼前三大桶衣服,她不禁暗自流泪,唯有从头开始学做家务。
在娘家,郑桂珠是人见人爱、饭来口开的女娃儿,然而嫁至夫家后,不但环境陌生,家务繁多,而且朋友全无,她仿如摇身一变,成为最可怜的小媳妇。每当夜深人静,思乡之情涌上心头,她只能默默哭泣,并将一切委屈、痛苦及悲哀,都付之眼泪。
不过,经过一段时日后,她才发现家翁粗中有细,不但善待工厂员工,而且在严肃无情的外表下,拥有一颗柔软的爱心,因而对家翁另眼相待。以往在家翁面前,她经常低头不语,不敢与家翁讲话,直至发现家翁另一面后,她不但敢与家翁双目对视,还将他视为父亲。
内心阴霾一扫而空后,郑桂珠不再愁眉苦脸,而是尽心尽责服侍夫家,并获得家翁的认同与肯定。
丈夫贤助:经营零件
郑桂珠父亲本与同乡合股,在吉隆坡开设“新隆有限公司”,经营汽车零件业,随后由于马新分家,父亲不便居留大马,唯有售卖股份予家翁,而郑桂珠与丈夫也随之改行,接手打理公司,丈夫负责市场开发,常年四处跑动,她则留守店内,处理日常业务,即使身怀六甲大腹便便,也必须上下搬货。
有一次,家翁与同业同乡午餐后,回店笑吟吟对她说:“桂珠啊,他们说你是我多生的一个儿子!”家翁的赞赏,就像清凉泉水般,流淌郑桂珠的内心,令其甚为感动,自此她更加卖力工作,每日从清晨6时忙至午夜1时,她却甘之如饴。
日久有功,郑桂珠对零件逐渐得心应手,加上她性格豪迈,谈吐大方,终于赢得客户信任。自此,她不但在此行业鹤立鸡群,还在雪隆机械及车辆零件商会担任副主席,成为商会有史以来,担任最高职称的女性。
独中保姆:树木树人
郑桂珠育有9名孩子,其中7人在吉隆坡中华独中求学,另一人在新加坡,而幼子学习能力较慢,5岁才开口说话。幼子小学毕业后,本是进入国中,然而该校校风欠佳,学生结党群殴,孩子入学一个月后,对郑桂珠说:“妈妈,你想我成为好孩子,或坏孩子呢?若你不想我学坏,就让我跟随父亲工作吧!”
郑桂珠意识到问题严重性,并为孩子转校至独中,将他送入循人中学。2001年,该校筹募建校基金,学生必须协助校方售票筹款,有次孩子在外筹款后,花光零用钱,竟然从金河广场步行至快乐花园住家,直至晚上8时许,才抵达家门,令全家惊慌心痛,她接过孩子手中的票券说:“让妈妈来帮你筹款!”
有一次,她与友人用餐时提及此事,友人起哄及挑战她落发筹款,以示诚意,郑桂珠快人快语:“没问题,只要筹获5万令吉,我就剃光头!”另一边厢却心想:“那有这么容易筹获5万令吉。”
没法子!既然答应了别人,就必须遵守承诺,但其内心依然很挣扎,担心幼子无法被同学取笑,而不肯上学。某天,她接送幼子放学时,在车上告诉小儿子:“妈妈将为循人独中落发筹款,你认为怎样?”孩子听后拍掌道:“妈妈,独中需要每个人的协助!妳能够这样做,真是太好了!”
第一关已过,随即面临第二关,即排行第八的孩子,他在隆中华独中受教育,年级小小,意见多多,是个有主见的孩子。当郑桂珠问他有何意见时,他表示:“妈妈,每个人都有一双眼睛一个嘴巴,妳不要理会别人的看法,只要你认为对的事情,就勇往直前吧!”
第三关即是征求家婆同意,由于家婆思想传统,这也是最难过的一关。有天早上,郑桂珠拜访家婆,以期获得其允许,却发现家婆已上巴刹,她急步冲向巴刹寻找家婆,并陪伴她买菜。
回家途中,郑桂珠帮家婆拉菜车,并趁机表明落发筹款事项。家婆瞪大眼睛,大声呵斥:“剃光头后,可以看咩?”她解释:“婆婆,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母亲曾叮嘱我存好心、讲好话、做好事,我一直都遵守其指导,若她泉下有知,我想她会深感欣慰!”
家婆默默无语,郑桂珠一边推菜车,一边娓娓而谈:“某零件业老板捐了多少钱,谁人老板又捐了多少钱……”直到回家后,家婆突然说:“既然王uncle出三千,那我也出三千!”郑桂珠高兴地跳起来,兴奋大嚷:“婆婆万岁!婆婆万岁!”
在循人独中草场,她在学生见证下,剃去三千烦恼丝。光头版的郑桂珠,不但英姿焕发,还成功为校方筹募8万令吉,而一名大慈善家王先生也奉献两间公寓,资助学校。
有了硬体设施后,学生就能安心求学,但有的学生却没钱吃午餐,又该如何是好呢?郑桂珠担任循中家协主席期间,获悉一名家境贫困的学生,没钱吃午餐,遂发动“午餐津贴”筹款计划,每月津贴清寒学生70令吉,较后随着物价涨资,该津贴也调整至100令吉。
至今,她为全国18间独中,筹募助学金与午餐津贴,双管齐下解决学生学费与膳食问题,其中包括吉隆坡4间独中,雪州4间独中,北马5间独中,南马3间独中,以及东海岸2间独中。
2015年11月11日,她以大马兴安总会妇女组主席,以及马来亚二战历史研究会财政的身份,在槟城举行的“情牵滇缅行”再次落发,为江沙崇华独中筹获10万令吉。
2016年6月1日,其长子翁斌因心脏病离世,郑桂珠悲恸万分,她多次半夜哭醒,化悲愤为力量,替孩子回馈母校,感恩吉隆坡中华独中,为她培育七名孩子。2017年2月26日,她在中华独中礼堂,第三次落发筹款,为中华楼筹款,筹获21万令吉。
在过去多年,郑桂珠只是低调筹款,默默耕耘,这些善款来自背后一群朋友,他们因出于信任,而支持其筹募心愿,郑桂珠对此淡然表示:“我只是筹募爱、散播爱、弘扬爱!”
由于她常年为独中筹款,因而被誉为“独中保姆”,加上她待学生如孩子,学生都称她为“郑妈妈”或“郑大姐”,而这名“妈妈”经常苦口婆心,叮嘱“孩子”说:“我将爱的种子散播在你们心中,希望这颗种子能够萌芽及成长,成为大爱树,然后回馈母校与社会,贡献国家,帮助不幸人士,你们可以答应我吗!”学生大喊回应:“我可以!”
自2004年开始,她协助逾期逗留非法外劳(中国公民)筹募三餐生活经费、医药费、甚至还必须为一无所有的人筹募回乡机票。2014年中国国庆,郑桂珠受邀前往北京,在人民大会堂获得“中国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及“中国海外交流协会”,联合颁发“服务华社有功人士”盾牌,表扬她服务社会的善举。
此外,郑桂珠也抚慰饥寒交迫、众苦煎逼的众生,她经常四处探访伤残病老的孤苦,为他们赠送食物,并为孤儿院、老人院、爱滋病中心、双溪毛糯麻风病院等筹募物资,以致废寝忘食,即使出国参与活动,也不忘散播爱心。
饮水思源:回馈故乡
除了大马独中,郑桂珠也心系祖国教育。1988年10月,当她首次回乡时,眼见母校清江小学急需修建,因此她在回国后,立即与堂弟文钰筹款返乡,改建母校清江小学课室。
经过三十年禁足后,她曾在三个月内回乡两次,即1988年10月及1989年1月。由于故乡不停发展,她每年多次往返,随后还在家乡中学倡办“清江潮”,供中学生投稿,并由小学老师黄金祚主编“清江风”,出版清江典故。
2015年9月,郑桂珠在中国家乡莆田,接棒云里风·森昌文学奖,她不但继续扶持家乡文学发展,还为莆田文学奖项注入新活力,其中“森昌”两字取自其家翁翁亚“森”,以及父亲郑金“昌”的名字。
文学作家:著书行善
郑桂珠既有男性的豪情,又有女性的坚韧,也有菩萨的心肠,有者形容她为“女中丈夫性好施”,其实她还有另一面——诗人的情怀。
在小学四年级作文课,有次老师出题为《海》,郑桂珠与母亲分离后,孤单寂寞,因而写下与众不同的《海》,载歌载舞热闹非凡,充满愉悦气氛,老师不但对她另眼相看,还在草场聚集同班同学,听她朗读自身作品,同学赞赏与肯定的目光,令她走上写作之道。
郑桂珠虽曾经历许多风霜,尝尽人间甜酸苦辣,但其诗集却如赤子之心,纯真浪漫,且还有一个充满童真的笔名——“佳嘉”。在此笔名下,她曾出版数本“佳”作,并以文学义卖行善,因而赢得众多“嘉”许。
2005年,她自费出版《献给妈妈》,为商会雇员子女筹募助学金,至今依然未曾中断;2006年,她创作《土土土土的情话》,为双福残障自强发展协会筹募自立基金;2012年,她撰写《无名氏》,为爱滋病患筹款。
《土土土土的情话》书名很奇怪是吗?首个“土土”来自“佳”,第二个“土土”来自“桂”,共辑一本情话,到底是桂珠爱上佳嘉,还是佳嘉爱上桂珠?或许她也不知道,只知该书是源于“爱”,并为“爱”而筹募,但其它作品何尝不是源于“爱”呢?
郑桂珠是妈祖赐予人间的女娃,当年妈祖28岁英年早逝,或许还有许多善愿未完成,如今祂似乎透過郑桂珠的善心善行,立功立德,滋润煎熬的众生,实现未完的心愿,因此郑桂珠散发的爱心光芒,就像晨曦阳光般照亮人间,温暖人心。
人生七十古来稀,回首人生百里路,每当回忆母亲当年对她的叮嘱,郑桂珠可以很自豪地说:“我没辜负妈妈对我的期望!”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