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中友好的风雨历程

https://malaysiawriting.blogspot.com
“中国与马来西亚两国人民,拥有2千多年的传统友谊。”——中国前任总理周恩来

“让我们一砖一瓦地,为我们两国人民的永恆友谊奠定基础。”——大马第二任首相敦拉萨

马中两国源远流长,自古以来马中就有一种很奇妙的缘分。600年前,郑和沿着海上丝绸之路,7次下西洋,其中5次驻节马六甲,除了在马六甲留下许多丰功伟绩,还为马中友好关系建立情缘。

15世纪末,由于西方殖民主义者,相继侵入马来半岛,导致马中两国政治关係曾一度中断,但两国的通商往来,仍然继续进行。

20世纪70年代初,全球处于冷战时期,美国总统尼克逊访问中国,而“第26届联合国大会”又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中国自建国以来,出现第二波建交风潮,而东南亚国家也不甘落后,纷纷向中国伸出友谊之手。

当时东南亚国家联盟(简称“东盟”),其成员国只有大马、印尼、泰国、菲律宾及新加坡。在东盟国家中,大马是最早与中国改善关系,也是最早与中国建交的国家。

40年前,大马开始主动试探改善对华关系时,但政府却面对一项难题——如何改变中国不承认大马的立场。

话说在1963年9月16日,马来亚与新加坡、沙巴及砂捞越组成马来西亚,当时印尼在苏加诺总统领导下,认为北加里曼丹(即沙巴与砂捞越)与印尼领土接壤,若此两地被纳入大马,将对印尼安全构成威胁。

因此,当时印尼对大马采取对抗政策,并指责大马是“新殖民主义的产物“,而中国也支持印尼的立场,直至20世纪70年代,中国才开始改变此立场。

1970年9月,在卢萨卡举行的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上,大马第二任首相敦拉萨表明,在美国、苏联及中国三大国的保证下,大马实现东南亚地区的中立化。

不过,在此三大国之中,当时大马尚未与中国建交,因此在东盟各国中,大马率先考虑改变对中国的政策,并期望与中国建立正常的国家关系。

1970年杪至1971年初,吉隆坡及数个州属发生40年来最严重的水灾,人民生命财产遭受严重损失。为了打开马中关系,中国以中国红十字会名义,向大马红十字会发出慰问电,并向灾民捐赠50万元人民币的救济物资,表达了中国对大马人民的友好情谊。
https://malaysiawriting.blogspot.com
1971年5月,大马国企主席东姑拉沙里,率领首个大马贸易代表团访华,以作为投石问路之开路先锋。东姑拉沙里是敦拉萨的亲信,他向中方转达敦拉萨的口信,表明马中建交的时机已到,双方建交的三个步骤是:
1.通过民间往来,增加相互了解
2.发展两国贸易
3.正式建交

5月15日,中国时任总理周恩来与副总理李先念会见代表团。在接待该团时,中国政府正式使用“马来西亚”国名,显示中国承认大马的立场。

当时周恩来指出:“任何一个国家的事务,只能由该国的人民自行解决,其它国家不能干涉,马中两国政府应促进人民来往,推动两国关系发展!”

1971年8月22日,新中国成立以来首个代表团——中国贸易促进会代表团,访问马来西亚,团长为中国化工进出口总公司总经理张光斗。当抵达大马机场后,团员受到东姑拉沙里及数千名群众的热烈欢迎。大马为了表达友好情谊,还特别为中国代表团每人订做一件峇迪,以作赠礼。

8月24日下午,敦拉萨会见中国代表团。他表示:“大马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大马不搞‘两个中国’,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政事务,应由中国自行解决!”

访问期间,中国代表团也与大马相关机构谈判,以促进马中双边贸易,并取得良好成果。自此以后,大马国企每年都派人参加中国广州交易会,订购中国商品。

8月27日晚上,大马工商部长设宴,为中国代表团饯行,代表团员每人穿上了敦拉萨赠送的峇迪,并上台与演员共舞,友情洋溢。翌日早上,中国代表团回国时,受到群众的挥手告别。

1971年10月25日,大马政府在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上,赞成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尼亚等23个国家提出的提案——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进一步推动马中建交的进程。(顺带一提,提案以压倒多数票通过,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终于获得国际承认。)

1973年6月至1974年4月期间,中国驻联合国代表黄华与大马驻联合国代表扎卡利亚,在纽约谈判马中建交14次,双方谈判面对难度,其主要问题包括:

1.马来西亚共产党问题
大马认为,马共主张暴力推翻大马政府,其领导人多数为华人,且声称获得中国支持,这是两国建交的障碍,因而希望中国断绝与马共及其所属机构关系。

经过冗长及开诚布公的谈判后,双方同意在《马中建交协议》中,写入“任何外国的侵略、干涉、控制及颠覆、都是不能允许的”之声明。

双方对此建立共识:一个国家的社会制度,只能由该国人民自行选择与决定,并反对任何国家或集团,在世上任何地区建立霸权及势力范围的图谋。(详情请参阅附录《马中建交协议》)

2.华人与华侨问题
双方同意在《马中建交协议》中,写明马中两国政府都不承认双重国籍。

中国政府认为,凡已自愿加入或已取得大马国籍的中国血统者,将自动失去中国国籍。若是自愿保留中国国籍的华侨,则应遵守大马政府的法律。

3.台湾问题
中国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大马同意断绝与台湾领事关系与官方往来,废除与台湾官方条约与协议,并关闭台湾苎麻的官方机构。

4.“中国”的马来语译法问题
过去中方在翻译成马来语时,一直将“中国”翻译为“Tiongkok”,大马则译为“China”。不过,考虑到“China”已成为世上多数国家对“中国”的通用译名,中方同意在《马中建交协议》中,使用“China ”之译法。
https://malaysiawriting.blogspot.com
马中双方达成协议后,历史性的一刻终于来临。1974年5月28日,大马第二任首相敦拉萨到中国展开“破冰之旅”,並于5月31日与时任中国总理周恩来签署《马中建交协议》,开启马中两国领袖互访的大门。

当时敦拉萨表示:“让我们从现在开始,小心翼翼地用每一块石头,奠定两国与双方人民之间持久而有利的友谊基础。我们的任务是確保我们之间婴孩阶段的关系,强壮健康地滋长,不但惠益两国,同时也惠益那些作为我们的朋友,并与我们享有良好关系的其他国家。”

“我在北京期间,不仅能够与这里的领导人,特別是毛主席及周恩来总理,进行诚恳与坦率的会谈,而且我所到之处,都受到亲切隆重的欢迎。因此我深信,我们已成功冲破了长期以来將我们分隔的障碍。往事无须重提,我们决心要从怀疑与猜忌中解脱出来,并关注现在与將来!”

“双方需要时间,才能达到互相认识与瞭解,这不足为奇也不必气馁。更重要和是,我们应该朝前走,让我们一砖一瓦地为我们两国人民的永恆友谊,奠定基础。”

周恩来表示:“中国与马来西亚两国人民,拥有2000多年的传统友谊。在反对帝国主义及殖民地主义的共同斗爭中,我们两国人民一贯互相同情、互相支持。我们很高兴看到,近年来马中人民的友谊,又有新的发展。”

“我们两国之间的贸易与友好来往不断增加,马中实现两国关系的正常化,符合马中两国人民的利益,马中两国建交达成协议!”

1978年,中国时任副总理邓小平访马,他是首位踏上马来西亚国土的中国重量级领袖,两国关系迈入新的里程碑。较后访马的中国国家领袖,还包括国家主席江泽民、胡锦涛、杨尚昆、总理赵紫阳、朱鎔基、李鹏及温家宝等,显示中国政府对马中两国关系的重视。

在大马历任首相中,除了第一任首相东姑阿都拉曼外,敦拉萨、敦胡先翁、敦马哈迪敦及敦阿都拉都曾访问中国,其中马哈迪更在担任首相期间,曾七度访问中国,成为大马历任首相中,访华次数最多的首相。

马哈迪曾表示,在其执政期间,中国前任国家主席江泽民,是他比较熟悉的亚洲领袖,因此每次前往中国时,他都会拜访江主席。

阿都拉与中国也颇有渊源,在担任首相前,他曾以外交部长及副首相身份四度访华。他在出任首相后,除了东盟国家,首个访问国家就是中国,並受到温家宝总理的热烈接待,此行也促成两国签署多项合作协议与谅解备忘录。

现任首相拿督斯里纳吉是敦拉萨之子,他曾以青体部长、国防部长、教育部长及副首相等身份六度访华。纳吉曾透露,或许是其父亲的缘故,他对中国拥有一种感情,每次他到访中国时,都受到中国领导人的亲切与热情接待。

1997年6月,时任教育部长纳吉率团访问中国,以与中国签署教育谅解备忘录,令两国在教育方面的合作与交流正统化,而马中两国的关系,也已发展之全方位阶段。

1999年8月,时任首相马哈迪访问中国,出席中国政府举行的马中建交25周年纪念——“马中友好之夜”,庆祝马中友谊万岁,万古长青。

2004年10月31日,阿都拉从马哈迪手中接过首相领导棒子后,大马对中国的外交立场始终如一,同时还致力加强马中关系。阿都拉在出任首相后,便率团访向中国,从而更进一步巩固马中友好关系。

马来西亚古晋与中国昆明为姐妹城。2004年11月27日,古晋南市市长田承凯率领代表团,访问中国昆明副市長廖晓珊,讨论共建“马中友谊公园”事项。该公园竣工于2005年,占地面积2.43公顷,一前一后拥有两个门,一个是充满中国风味的牌楼,另一个则是象征马来西亚的大门。

2009年是马中建交35周年,当时甫上任首相的纳吉,受中国时任总理温家宝的邀请,在6月2日至5日访问中国。此日子与其父亲敦拉萨在北京签署建交协议的日期(1974年5月31日),相差仅有2天。

纳吉的访华之行,不但具有特殊的历史意义,且是庆祝马中建交35周年一系列庆祝活动中的焦点,并为马中两国友谊揭开新编章,因此中国也高度看待其访问。
https://malaysiawriting.blogspot.com
2013年3月14日 习近平上任中国国家主席后,最先访问的东南亚国家,就是印尼与大马。同年10月3日,习近平与大马首相举行双边会谈后,达致多项共识:
·中马关系提升至全面战略夥伴关系;
·中马双边贸易以人民币结算;
·2017年,中马双边贸易额达到1600亿美元
·加强中马钦州产业园区及马中关丹产业园区的开发工作
·开拓生物技术、科学技术、空间技术及信息通讯领域

2014年是马中建交40周年纪念,马中两国政府将该年列为“马中友好年”,并举办一系列的人文交流活动,而大马政府也在布城兴建“马中友好公园”,以突显马中两国友谊邦交。

马中政府的友好关系,正好也印证中国的古语“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双方建交后,每当两国之一发生灾难时,两国政府都会第一时间伸出援手,互相表现大爱无疆的精神。

举例,2008年5月12日,中国汶川大地震,大马人民不分种族,纷纷向中国灾民伸出援手,许多政党与非政府组织,也展开筹款运动扶助灾民,显示马中两国政府之间的关系,已深入至两国人民心中。

此外,一些民间团体、私人公司或企业计划,也以“马中”为命名,例如马中总商会、马中友好协会、马中商业理事会、马中文化艺术协会、大马支持一中协会、马中旅行社有限公司、马中关丹产业园等,为马中关系建达桥梁。

马中经历40年风雨后,放眼展望另一个40年,而中国驻马来西亚大使黄惠康也曾表明:“马中建交处于历史上最好的时期,双方经历黄金40年后,必將迎来互利共贏、繁荣发展的钻石40年!”
https://malaysiawriting.blogspot.com
附录1:马中建交历任首相访华览表
1.第二任首相敦拉萨
访华日期:1974年5月28日至6月2日
访问地点:北京、上海

2.第三任首相敦胡先翁
访华日期:1979年5月2日至9日
访问地点:北京

3.第四任首相敦马哈迪
访华日期:1985年11月20日至28日
访华阵容:率领200人,行程共9天
访问地点:北京、上海、杭州、西安及广州

访华日期:1993年6月13日至22日
访华阵容:率领303人,行程共10天
访问地点:北京、乌鲁木齐、昆明、深圳及海口

访华日期:1994年5月11日至13日
访问地点:北京
特点:马哈迪在1993年官访中国不及一年,適逢马中建交20週年,第三度访华意义深远

访华日期:1996年8月24日至27日
访华阵容:行程为期4天,700人参加对话(大马200人,中国500人)
访问地点:北京

访华日期:1999年8月18日20日
访问地点:北京
访华日期:2001年2月26日至27日

访问地点:海南省博鱉
访华日期:2001年10月21日至22日
访问地点:上海

4.第五任首相敦阿都拉
访华日期:2004年5月27日至31日
访问地点:北京、上海

访华日期:2006年10月
访问地点:南寧

5.第六任首相拿督斯里纳吉
访华日期:2009年6月2日至5日
访问地点:北京

访华日期:2011年10月
访问地点:南寧

访华日期:2012年4月1日
访问地点:广西、南寧、钦州

附录2:《马中建议协议》
马来西亚首相敦拉萨阁下应中国国务院总理周恩来阁下的邀请,于1974年5月28日至6月2日访问中国,陪同敦拉萨阁下的,有政府各政党代表和政府官员。

在访问期间,敦拉萨会见毛泽东主席,并向他转达马来西亚政府最良好的祝愿,他们进行友好坦率的谈话。

周恩来总理、李先念副总理与首相敦拉萨商谈双边性、区域性及国际性的各种问题,会谈是在坦率与友好的气氛中进行。

两国领导人一致认为,近年来亚洲形势发生有利于各国人民的深刻变化,中马两国关系正常化,符合两国人民利益。为此,两国领导人决定通过本协议,宣布两国关系的正常化。

1.中国政府余马来西亚政府,为了增进两国人民的传统友谊,决定自协议公布之日起,互相承认并建立外交关系。

2.两国政府认为,尽管中国和马来西亚社会制度不同,这不妨碍两国政府余人民在相互尊重主权与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各项原则的基础上,建立与发展两国间的和平友好关系。

两国政府认为,任何外国的侵略、干涉、控制、颠覆,都是不能允许的。双方认为,一个国家的社会制度,只能由这个国家的人民自己选择决定,它们反对任何国家或国家集团在世上任何地区,建立霸权与势力范围的图谋。

3.马来西亚政府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为中国唯一合法政府,并承认中国政府关于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立场。马来西亚政府决定关闭它在台北的领事馆。

4.中国政府承认马来西亚政府,并尊重马来西亚的独立和主权。

5.中国政府注意到,马来西亚是由马来血统、中国血统与其他血统者构成的多民族国家。中国政府与马来西亚政府声明,它们都不承认双重国籍。

根据这一原则,中国政府认为,凡已自愿加入或已取得马来西亚国籍的中国血统的人,都自动失去中国国籍。

至于那些自愿保留中国国籍的侨民,中国政府根据其一贯的政策,要求他们遵守马来西亚政府的法律,尊重当地人民的风俗习惯,与当地人民友好相处。他们的正当权利与权益,将获得中国政府的保护,并将受到马来西亚政府的尊重。

6.周恩来总理与首相敦拉萨同意,两国政府按照国际惯例,在各自首都为对方大使馆的建立与履行职务,提供一切必要的协助,并按实际可能尽早互换大使。

评论

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

未来世界首富——张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