祥和慈善晚宴序言
十年是一周期的结束,也是人生另一阶段的开始……
序言1:
“十年”是具有标志性的岁月,读书人十年寒窗,教育者十年树木,有志者十年磨剑。十年人事几番新,本会经历十年人事后,终于筹建新会所。
在佛教,“十”象征圆满,然而在我们心目中,“十”只是另一阶段的开始,或另一发展的里程碑,本会筹建新会所,即是为了未来的十年,乃至无数个十年。
人们常说成家立业,安居乐业,对世间人而言,这个“业”是事业,但对佛教道场而言,这个“业”是如来家业、菩萨事业或修行道业。无论是那个“业”,道场唯有成家安居后,才能乐业敬业,并通过佛陀教育,化解众生的业力。
本会举办的课程与活动,几乎涵盖“生老病死”各个层面,例如佛学班、禅修营、癌症患者团疗小组、高龄生命教育活动、临终关怀陪伴小组等,从生到死由内至外,都为众生种下善因善缘。
在因缘体系下,每一间佛教道场,就像千手观音其中一只手,本会也不例外。只要各个佛教道场,对内各尽其能,对外团结一致,整个佛教就能发挥观音菩萨的力量,伸出援手遍洒甘露。
在浩瀚法界中,十年犹如一刹那,但佛教却是终生事业,关乎众生长远幸福。本会感恩护法大德的护持,陪伴我们走过十年风雨,但愿筹建新会所的功德,成就各人永恒法身慧命。
从初发心到圆满成佛,修行者经历52个阶次:十信、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而本会从十年前成立至今,只是一段小起步,我们希望筹建新会所后,走过一个又一个的十年,并祈愿护法继续陪伴我们,展望下一个“十年”。
序言2:
十年前,我们怀着一股热忱,发愿成立“祥和千百家佛协会”;十年后,这股热忱依然推动我们,转动法轮。唯一不同的是,我们即将拥有自己的家,一个让我们安心办道、为众生遮风挡雨的家。
一个正常运作的社会,除了拥有健全法制,也提供完整教育予人民,即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与宗教教育,而我们成立这个家的宗旨,就是为了提供佛陀教育予大众。
弘扬佛法分为两类,一是推动佛法,二是推销佛教。本会主张以教育推动佛法,开办佛学班与各类课程,并以禅修为平台,培养人们心智成熟、人格健全的生命观,乃至脱胎换骨改变人生,这也是本会筹募教育基金目的。
不过,如今附佛外道渗透于社会,扭曲人性歪曲佛法,其宣扬的教义似是而非,似真还假,令人难以分辨,一不察觉很易掉入其陷阱,难以自拔。
众生掉入外道陷阱,固然有其因缘所致,但佛教徒也应抚心自问:“我们是否也有不足之处?以致众生误入歧途,深受外道其害?若众生在佛门找到幸福、快乐与温馨,他们岂会被外道牵引而去?外道又岂能乘虚而入,轻易扰动人心?”
附佛外道强调神通,因此佛门更应注重教育,推广禅修。实际上,禅修才是最大的神通,只要知见正向,方法正确,它能帮助人类开启正觉,转变业力改变命运,甚至获得永恒的幸福,神通却抵不过业力,更毋说改变命运。
最后,我谨此分享一则小故事,希望能为读者带来一丝启发:
一名神通者向禅师炫耀:“我能踩着树枝渡江,你能吗?”禅师回答说:“确实了不起,但我只要花兩毛钱,就能渡江了!”
序言3:
喜悦空间是一个文艺组织,通过多元化的艺术活动,提升大众的生活品质;祥和千百家佛协会是佛教道场,通过多层面的佛法教育,提升众生的生命品质。
由于双方理念异曲同工,佛协会与喜悦空间一拍即合,本人与会长刘长发二人同心,共同推动许多活动,既有世间的慈善救济,也有出世间的禅修解脱,希望全方位满足众生需求。
许多人经常问说,为何本会被取名为“祥和”?为何我要创办“喜悦”空间?
佛家常言“依报随着正报转”,正报是内心境界,依报是外在环境,若我们的正报充满喜悦,依报自然也一片祥和。换言之,“喜悦”与“祥和”是一体两面,因此我们两个组织的合作,别具意义。
然而,纵观天下时事动态,我们不禁要问道:人心真有喜悦吗?社会确有祥和吗?若再深入思考,佛教徒更应反思:为何人心充满“贪瞋痴慢疑”五毒?为何佛陀形容我们的世界为“五浊恶世”?为何“娑婆世界”众生充满烦恼……
我们只能从圣者的内心,闻到喜悦的芬芳,我们也只能在佛经描述的极乐净土,找到祥和的韵律,然而这样的“喜悦”与“祥和”,似乎抽象模糊,而且远在天边,如此对人类又有何意义呢?
我们两个组织的结合,就是希望通过文教活动,将圣者内心的喜悦,以及极乐净土的祥和,具体展现于人间。这些活动可以是一首歌、一幅画、一本书乃至一句话,希望以此触动人心遗忘已久的喜悦,调和五浊恶世的烦恼戾气。
此心愿虽如天方夜谭,然而古人有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只要个人以喜悦修身,以祥和齐家,天下太平也就水到渠成,因此我们愿尽一己之力,并结合各方资源,共同为此目标而努力。
古人的憧憬为“大同世界”,而现代人则追求“和谐社会”,我们希望通过佛法与文艺,引领世人达到真善美的终极境界——人生喜悦,天下祥和。
序言4:
学佛是为追求身心灵健康,在发达国家或发展社会,佛法对于“心”的安抚与安定,将能带来莫大帮助,尤其是人类最大的“心”病——忧郁症。
据说,大马每10人中,就有1人患有精神疾病,其中最普遍的精神病为忧郁症,其次是焦虑症,而自杀则是忧郁症最可怕的后果。根据世界卫生组织预计,忧郁症将于2020年,成为全球第二大疾病。
佛说一切法,为治一切心。在现代竞争社会,人心很易浮动失衡,并恶化为忧郁症。为了疏导社会大众的心,抚慰其内心的焦虑不安,本会通过“心理辅导”与“禅修营”,双管齐下治一切心。
本会提供的心理辅导,包括心理咨询服务、忧郁症团疗小组、心灵讲座等,往后则将开办心理辅导班、单亲家庭心理成长班、安宁疗护心理建设等,当人心安定后,社会也比较安稳。
不过,心理辅导只是治标,禅修才能治本。无论大乘小乘,南传北传,乃至八万四千法门,都离不开禅修,因此本会相当推崇禅修,并以此为平台推广佛法。
禅修的功能有三个层次:1.身体的健康;2.心理的平衡;3.精神的升华。一个人经过禅修后,其内心即使再郁闷,也能雨后见彩虹,如沐春风,若能更进一步修习禅定,还可进入佛法殿堂,一窥心灵世界的奥妙。
不过,这一切的活动、设施与计划,有待有“心”人士的支持,才能成事成形,本人谨代表祥和千百家佛协会,感恩各位护法的善心、爱心、仁心、慈心与佛心,共同为众生的“心”奋斗!
序言5:
岁月如梭,元旦将至,祥和千百家佛协会举办“建会10周年庆”之际,也即将筹建新会所,双喜临门可喜可贺!
回顾过去十年,该协会理事一直默默耕耘,除了致力弘扬正信佛教,也推广社会福利工作,并举办各类活动,其中尤以禅修为主导活动。
不过,以往该会只能租用会所,并依靠善心人士赞助经费,即使理事拥有大愿大行,其活动始终有所限制,如今该会终能筹建新会所,相信往后将能突破限制,举办更多活动,惠及更多群体。
更甚的是,在经济不景气之际,我看到许多善长仁翁,依然雪中送炭,出钱出力支持慈善晚宴,这股护法的精神,令人动容!
筹建新会所,只是一个开始,相信该会还有许多愿行计划,有待因缘成熟,因此我拭目以待,希望该会理事继续发光发热,将佛光照耀于世间。
本人谨以《吉祥偈》首段诗偈,祝愿该会全体理事及护法:愿昼吉祥夜吉祥,昼夜六时恒吉祥;一切时中吉祥者,愿诸三宝哀摄受。
序言1:
“十年”是具有标志性的岁月,读书人十年寒窗,教育者十年树木,有志者十年磨剑。十年人事几番新,本会经历十年人事后,终于筹建新会所。
在佛教,“十”象征圆满,然而在我们心目中,“十”只是另一阶段的开始,或另一发展的里程碑,本会筹建新会所,即是为了未来的十年,乃至无数个十年。
人们常说成家立业,安居乐业,对世间人而言,这个“业”是事业,但对佛教道场而言,这个“业”是如来家业、菩萨事业或修行道业。无论是那个“业”,道场唯有成家安居后,才能乐业敬业,并通过佛陀教育,化解众生的业力。
本会举办的课程与活动,几乎涵盖“生老病死”各个层面,例如佛学班、禅修营、癌症患者团疗小组、高龄生命教育活动、临终关怀陪伴小组等,从生到死由内至外,都为众生种下善因善缘。
在因缘体系下,每一间佛教道场,就像千手观音其中一只手,本会也不例外。只要各个佛教道场,对内各尽其能,对外团结一致,整个佛教就能发挥观音菩萨的力量,伸出援手遍洒甘露。
在浩瀚法界中,十年犹如一刹那,但佛教却是终生事业,关乎众生长远幸福。本会感恩护法大德的护持,陪伴我们走过十年风雨,但愿筹建新会所的功德,成就各人永恒法身慧命。
从初发心到圆满成佛,修行者经历52个阶次:十信、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而本会从十年前成立至今,只是一段小起步,我们希望筹建新会所后,走过一个又一个的十年,并祈愿护法继续陪伴我们,展望下一个“十年”。
序言2:
十年前,我们怀着一股热忱,发愿成立“祥和千百家佛协会”;十年后,这股热忱依然推动我们,转动法轮。唯一不同的是,我们即将拥有自己的家,一个让我们安心办道、为众生遮风挡雨的家。
一个正常运作的社会,除了拥有健全法制,也提供完整教育予人民,即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与宗教教育,而我们成立这个家的宗旨,就是为了提供佛陀教育予大众。
弘扬佛法分为两类,一是推动佛法,二是推销佛教。本会主张以教育推动佛法,开办佛学班与各类课程,并以禅修为平台,培养人们心智成熟、人格健全的生命观,乃至脱胎换骨改变人生,这也是本会筹募教育基金目的。
不过,如今附佛外道渗透于社会,扭曲人性歪曲佛法,其宣扬的教义似是而非,似真还假,令人难以分辨,一不察觉很易掉入其陷阱,难以自拔。
众生掉入外道陷阱,固然有其因缘所致,但佛教徒也应抚心自问:“我们是否也有不足之处?以致众生误入歧途,深受外道其害?若众生在佛门找到幸福、快乐与温馨,他们岂会被外道牵引而去?外道又岂能乘虚而入,轻易扰动人心?”
附佛外道强调神通,因此佛门更应注重教育,推广禅修。实际上,禅修才是最大的神通,只要知见正向,方法正确,它能帮助人类开启正觉,转变业力改变命运,甚至获得永恒的幸福,神通却抵不过业力,更毋说改变命运。
最后,我谨此分享一则小故事,希望能为读者带来一丝启发:
一名神通者向禅师炫耀:“我能踩着树枝渡江,你能吗?”禅师回答说:“确实了不起,但我只要花兩毛钱,就能渡江了!”
序言3:
喜悦空间是一个文艺组织,通过多元化的艺术活动,提升大众的生活品质;祥和千百家佛协会是佛教道场,通过多层面的佛法教育,提升众生的生命品质。
由于双方理念异曲同工,佛协会与喜悦空间一拍即合,本人与会长刘长发二人同心,共同推动许多活动,既有世间的慈善救济,也有出世间的禅修解脱,希望全方位满足众生需求。
许多人经常问说,为何本会被取名为“祥和”?为何我要创办“喜悦”空间?
佛家常言“依报随着正报转”,正报是内心境界,依报是外在环境,若我们的正报充满喜悦,依报自然也一片祥和。换言之,“喜悦”与“祥和”是一体两面,因此我们两个组织的合作,别具意义。
然而,纵观天下时事动态,我们不禁要问道:人心真有喜悦吗?社会确有祥和吗?若再深入思考,佛教徒更应反思:为何人心充满“贪瞋痴慢疑”五毒?为何佛陀形容我们的世界为“五浊恶世”?为何“娑婆世界”众生充满烦恼……
我们只能从圣者的内心,闻到喜悦的芬芳,我们也只能在佛经描述的极乐净土,找到祥和的韵律,然而这样的“喜悦”与“祥和”,似乎抽象模糊,而且远在天边,如此对人类又有何意义呢?
我们两个组织的结合,就是希望通过文教活动,将圣者内心的喜悦,以及极乐净土的祥和,具体展现于人间。这些活动可以是一首歌、一幅画、一本书乃至一句话,希望以此触动人心遗忘已久的喜悦,调和五浊恶世的烦恼戾气。
此心愿虽如天方夜谭,然而古人有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只要个人以喜悦修身,以祥和齐家,天下太平也就水到渠成,因此我们愿尽一己之力,并结合各方资源,共同为此目标而努力。
古人的憧憬为“大同世界”,而现代人则追求“和谐社会”,我们希望通过佛法与文艺,引领世人达到真善美的终极境界——人生喜悦,天下祥和。
序言4:
学佛是为追求身心灵健康,在发达国家或发展社会,佛法对于“心”的安抚与安定,将能带来莫大帮助,尤其是人类最大的“心”病——忧郁症。
据说,大马每10人中,就有1人患有精神疾病,其中最普遍的精神病为忧郁症,其次是焦虑症,而自杀则是忧郁症最可怕的后果。根据世界卫生组织预计,忧郁症将于2020年,成为全球第二大疾病。
佛说一切法,为治一切心。在现代竞争社会,人心很易浮动失衡,并恶化为忧郁症。为了疏导社会大众的心,抚慰其内心的焦虑不安,本会通过“心理辅导”与“禅修营”,双管齐下治一切心。
本会提供的心理辅导,包括心理咨询服务、忧郁症团疗小组、心灵讲座等,往后则将开办心理辅导班、单亲家庭心理成长班、安宁疗护心理建设等,当人心安定后,社会也比较安稳。
不过,心理辅导只是治标,禅修才能治本。无论大乘小乘,南传北传,乃至八万四千法门,都离不开禅修,因此本会相当推崇禅修,并以此为平台推广佛法。
禅修的功能有三个层次:1.身体的健康;2.心理的平衡;3.精神的升华。一个人经过禅修后,其内心即使再郁闷,也能雨后见彩虹,如沐春风,若能更进一步修习禅定,还可进入佛法殿堂,一窥心灵世界的奥妙。
不过,这一切的活动、设施与计划,有待有“心”人士的支持,才能成事成形,本人谨代表祥和千百家佛协会,感恩各位护法的善心、爱心、仁心、慈心与佛心,共同为众生的“心”奋斗!
序言5:
岁月如梭,元旦将至,祥和千百家佛协会举办“建会10周年庆”之际,也即将筹建新会所,双喜临门可喜可贺!
回顾过去十年,该协会理事一直默默耕耘,除了致力弘扬正信佛教,也推广社会福利工作,并举办各类活动,其中尤以禅修为主导活动。
不过,以往该会只能租用会所,并依靠善心人士赞助经费,即使理事拥有大愿大行,其活动始终有所限制,如今该会终能筹建新会所,相信往后将能突破限制,举办更多活动,惠及更多群体。
更甚的是,在经济不景气之际,我看到许多善长仁翁,依然雪中送炭,出钱出力支持慈善晚宴,这股护法的精神,令人动容!
筹建新会所,只是一个开始,相信该会还有许多愿行计划,有待因缘成熟,因此我拭目以待,希望该会理事继续发光发热,将佛光照耀于世间。
本人谨以《吉祥偈》首段诗偈,祝愿该会全体理事及护法:愿昼吉祥夜吉祥,昼夜六时恒吉祥;一切时中吉祥者,愿诸三宝哀摄受。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