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佛总东甲支会35周年纪念特辑(1):平凡的人生,不凡的使命——真耀法师

一名年轻小伙子,因父母担忧他出家,而迫使他结婚,然而最终父母如何成就其心愿?

“其实我很平凡,没什么特殊……”这是真耀法师受访时的第一句话,而他就在平凡的人生中,肩负不平凡的使命,将佛法的“真”善美传达给世人,令佛光照“耀”世间。

马佛总东甲支会的历史,始于觉满法师及身旁的一群佛友,而出家前的真耀法师,即是其中一名佛友,以往他与众人一同学佛成长,后来在因缘的牵引下,他“转换跑道”成为出家人,如今还担任支会主席。虽然身份不同往昔,但他对佛教的情怀与护持,始终与一群佛友心心相连,环环相扣。

根据佛史记载,悉达多太子在出游北门时,看见一位出家修道人,对方神态安然慈祥,令太子若有所思,并启发他出家的因缘,而真耀法师的出家因缘,与悉达多太子也有几分相似,他是看到出家人的飘逸举止后,才捨俗出家进入佛门。

法师进入佛门前,也是来自平凡家庭。他表示:“我是道地东甲人,出生在一个平凡家庭,在十兄弟姐妹中排行第二,父亲是耕种业的承包商,他曾替丹斯里李金友工作。”

由于家境贫苦,单靠父亲的一双手,难以喂饱十个孩子的口,因此他在初中三就半途辍学,以打工帮补家用,他半天在树胶园割胶,半天在菜园种菜,劳苦身心。

法师的学佛因缘,始于1976年,当时东甲未有佛教道场,碰巧麻坡佛教正信会的领众刘宽正居士前来东甲教学,因此觉满法师鼓励一群佛友,一同向刘居士学佛。“当时我们有两个聚集地点,一是隆福堂(道庙),二是观音庙(私人祠堂),这就是我们早期的学佛环境。”

“刘居士曾在虚云老和尚座下皈依佛教,当时我们不了解佛教,因此刘居士教导我们唱松佛赞及梵呗,为我们讲解基本的佛法,告诉我们学佛做人的道理。”

在同年间,宣化上人首次来马,举办弘法大会,随同者包括一群洋人弟子,而该群佛友也在上人主持下,集体皈依佛教。1978年,台湾的达能长老来马巡回演讲,成为佛友的第二名皈依师及领导者。

话说当年大马政治不稳定,5人以上的私人集会可被取缔,为了安全起见,佛友建议刘居士,在东甲成立佛教团体,但刘居士认为没此需要,并提议佛友到其麻坡的道场集会。

“在余基成的建议下,我们成立东甲佛教委员会,当年我们都很年轻,是不懂事的小伙子,而余居士则全面处理委员会事项,并分配小组名单人选,当时我负责青年组事务。”

不过,即使名单出炉后,谁来领导带动佛友呢?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在佛法上,我们都是半桶水,对唱颂也一知半解,我们曾邀请刘居士协助我们,但他不认同我们的做法,对于达能长老的婚后出家,他也不以为然。”

刘居士对长老的观点,令他甚为疑惑,因此他找上长老,想问个清楚明白,长老也很爽朗地回答:“佛陀出家前也曾结婚,但他也能悟道!”长老轻描淡写的回答,化解了其内心的疑惑,也埋下了出家的种子。“听了长老的回答后,我当下恍然大悟,并对他留下深刻印象!”
在一群男众佛友中,法师的年纪最轻,当时他只有17岁,家人怕他出家而反对他学佛。他笑说:“当时我被祖母打得好惨,因为在家庭成员里,我是最孝顺及最顾家的人,所以他们反对我学佛!”

但命运自有其安排,1979年他与九名佛友在槟城极乐寺短期出家,而寺庙监院就是达能长老。两周的清净出家生活,令其出家的种子开始发芽生根,而长老的一举一动,更是加强他出家的决心。“长老不但疼爱我们,他的举手投足如此飘逸,以致于令我兴起出家的念头。”

此外,自从法师接触佛教后,发现东甲是佛教沙漠地带,当地佛教有名无实,许多人对佛教一知半解。“施教音老师与金能惠居士曾为我们上佛学课,两人都是弘法健将,他们献身佛教的精神,对我们影响深远,这也是我出家的第二个原因。”

短期出家活动结束后,其他佛友已离去,只有法师逗留在极乐寺,似乎还在“回味”清净无染的生活,直至半年后,父母才将他接回家。“当时我已想出家,但若没获得父母允许,则会违反戒律抵触孝道。”

从佛门重返红尘后,父母迫使他成婚,以免他再度出家,订婚对象是经朋友介绍而认识,并住在其住家附近,为了履行孝道,他唯有答应父母安排的订婚。不过,对方也了解法师的出家心愿,因此她早有心理准备。

在此期间,法师除了在道场服务,也教导其它佛教团体梵呗、唱颂及法器,例如昔加末观音堂、拉美士慈善堂等,但出家之事依然盘踞其心中。较后,法师再次返回极乐寺,并与长老“谈判”出家事项,但长老依然不答应,他唯有央求父母允许他出家,父母拗不过其请求,唯有点头答应,并允许他解除婚约。

1981年4月29日,法师在槟城极乐寺落发出家,长老为他进行简单的剃度仪式,并告诉他说:“出家只是仪式,最重要是道心!”法师也欢喜接受,并感恩长老接引他出家。

1982年,法师到台湾圆光佛学院深造,在修学6年期间,他一切从基本学起,并兼学书法及水墨画。与此同时,支会则由其他法师带动,所有活动照旧进行,包括每逢初一十五的法会。

学有所成后,法师返回极乐寺服务,并于1993至1997年间,到斯里兰卡克拉尼亚国立大学,修读梵文及巴利文佛学,还考获荣誉文学士学位。台湾与斯里兰卡的修学经历,不但充实其学问,还开拓其心量,他将大乘、小乘与藏传佛教融合为一体,而不排斥任何一方。

“举例,一些佛教团体的活动以慈善为主,因此有者不以为然。慈善虽不是佛教的核心,但佛教也离不开慈善布施,我们可为该团体保留在一个定位。”

在台湾与斯里兰卡深造期间,法师偶尔也会返回道场服务,其中拿督郑志强在东甲卫星市举办的梁皇大法会,就是由法师主持。话说在日战马共时代,当地许多俘虏被枪杀,因此觉满法师希望办场法会,以超度这些众生。

1997年,法师留学归来,这时长老因操劳过度,而导致肾衰竭逝世。法师重返东甲故乡,发展自己道场,并于1998年创办东甲洹娑精舍。与此同时,支会也开始购买地段建庙。

对于支会从无到有,法师表示:“这要归功于觉满法师、郑格如(郭鹤年母亲)、郑志强及其他佛友信徒,其中觉满法师四处化缘,筹募过程几经艰辛,郑格如捐赠两英亩的地段,郑志强协助转换土地用途,加上其他人的协助,最终成就这间道场。”

他指出,目前道场硬体设施完善,唯独软体依然有所不足,例如一些理事鲜少参与法会或开示活动,偶尔才在大型法会亮相,因此自担任主席后,他每周三都进行共修活动,希望提升信徒的佛法素质。

“我们不要形式化的佛教,而是生活化的佛教,佛教徒必须提升人生价值观,而非只关注仪式或参与法会,所以我的职责主要是宣扬佛法,让佛法深入信众的生活层面。至于其它方面事务,则由理事推动比较适合,我只能从旁给予佛法上的引导。”

“目前道场既有充足的理事成员,又有宽阔的空间,不过若理事缺乏整体的向心力,各人自扫门前雪,执行活动就会出现阻力,理事应一同推动事务,而非推翻事务!”

真耀法师从当年的年轻小伙子,变成担起如来家业的支会主席,而支会也从小到大,从无到有,至于佛教如何从“形式”到“生活”,从独善其身到兼善天下,则看大家的努力了!

姓名:真耀法师
年龄:58岁(1957年出生,生肖属鸡)
职称:马佛总东甲支会主席
学佛感言:学佛应追求生活化,并提升人生价值观,而非只停留在形式化的佛教

没有评论 :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