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心有愿的姓氏——甯


http://malaysiawriting.blogspot.com
中文姓氏是甯,为何英文名却变成Ng呢?话说有一人生下孩子后,被护士问及孩子的报生纸应填什么名字,由于他不谙国文,所以只好点头回答说:“嗯!”,结果护士就在姓名栏目填上Ng……

如果“甯”是一个人,这个人属于少数民族,全马大约只有2千人,可是因为这个人有“心”,他不但心系祖宗,而且心怀亲情、乡情与温情,所以他非但不孤单,反而与同宗心心相连,连接成一个互助团结的小家族。
http://malaysiawriting.blogspot.com
甯姓是罕见姓氏,但访问甯姓家族的场景同样很罕见,受访者出动全体家族成员到餐馆,一家大小三代同堂总共15人(这还不包括异姓的亲戚),主角一边畅谈甯姓故事,身旁亲友一边用餐,偶尔附和或补充访谈,有的小孩则玩手机游戏,场面充满温馨与热闹,这种体验有别于一对一的访问。
http://malaysiawriting.blogspot.com
受访者为甯国炜,今年61岁,祖籍高州人,外表比实际年纪年轻,神韵与香港艺人元华有几分相似(若有胡须可能会更像),他是马来西亚甯氏公会理事,也是大马第二代的甯姓人氏。
http://malaysiawriting.blogspot.com
时光倒流,故事要从甯氏的祖宗“季亹”说起,甯姓至今约有2千800年历史,春秋时卫国国君卫武公(姬和),将其子季亹分封于甯邑(今河南获嘉县),其后代子孙以甯为氏,因此甯出自姬姓,来源于封地,以邑名为氏,当然其源流还有其它说法。

甯国炜对姓氏略有研究,他认为,研究姓氏的意义,在于知道自己的根源,了解本身来自何处,中华子弟85%的姓氏,都是来自河南,因为河南是古代中原所在,也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

现代人常说“姓氏”,然而在古代,姓和氏则有明显区别,姓源于母系社会,“姓”的本意即是“女方生的子女”,同一个姓表示同一个母系的血缘关系,而氏的诞生则在姓之后,是按父系来标识血缘关系的结果,较后姓氏才合而为一。

因此,他指出,凡是带有“女”字的姓,例如姚、姬、姜等,都是最古老的姓。换言之,甯姓是源自中国最早的姓之一。

在历史上,甯氏族人本是卫国王族,许多族人皆是大夫(即高级文官或君主顾问),并一度把持朝政,然而族人曾两次面临历史惨变,原本兴旺的家族变得七零八落,分散各地,或许是此缘故,才导致甯姓变为罕姓。

第一次惨变:卫国大臣甯喜涉及高层权力之争,后被流亡复归的卫献公诛杀,甯氏在卫国之势尽失,甯氏家族从此败亡,因灭门殃及族人,甯氏被迫外迁避难,散居周边国家。

第二次惨变:卫国寒士甯戚后裔甯逵支系,在广西建立“甯越郡”,成为岭南甯氏豪族,风光百年。传至甯承时,因故杀了唐中宗妻家的亲属,族人因而遭到官兵追杀,纷纷四处逃难避祸,自此甯氏开始衰落。

不过,无论遭遇怎样的惨变,甯氏族人依然在历史的洪流中生存下来,并在各地分出许多支系,而大马甯氏大多来自广东信宜怀乡,其始祖为元吉公,原籍福建省邵武府建宁县。
http://malaysiawriting.blogspot.com
一百多年前,甯氏先贤从广东来马,并在彭亨劳勿落脚,从事矿工或割树胶,其中一人就是甯国炜的父亲,其原名为甯开应,来马后则改名为甯恒。较后,族人在政府官员的协助下,获得土地种植农作物。就这样,先辈的生活慢慢安定下来,并在各地开枝散叶,至今大马约有2千名甯氏后裔。

“当年,大部分先辈定居于劳勿,并申请获得土地,然而有者或是为寻找生计,而逐渐迁移至太平、居林、新古毛等地,因此我的弟弟曾开玩笑说,当初若父亲没有迁移至居林,现在我们也能坐拥一块土地,并开发为果园种植榴梿,而我们的家族历史也会改写!”

由于此缘故,小时候甯国炜在新年时,经常问父亲说:“为何没有亲戚来我们家拜年!”父亲答得很干脆:“你不用找啦,他们全在彭亨!”
http://malaysiawriting.blogspot.com
虽然同姓亲友分散各地,但同根、同源及同脉的磁力,就像磁铁般紧紧吸着各人,每年大家总有数次的聚会饭会,即使是非亲友或不同支系的同乡,甯国炜也曾有缘结识对方。

举例,某次他在报章上,看到一名同乡的新闻,对方是一名裁缝师,他遂通过裁缝店,获取对方联络,并招对方加入甯氏公会,早年他在新加坡工作时,也曾碰过同乡,奇妙的是其女儿亦然如此,这彷佛是甯姓祖宗冥冥中的安排。

在中国,甯国炜有一名同父异母的哥哥(已故),其名为甯典绪,以往两兄弟虽分隔两地,但两人的血脉却无法被分隔,他曾返回故乡探望哥哥,以系手足情谊。

1996年,大马同乡在劳勿成立“马来西亚甯氏公会”,现有会员逾300人,他们曾两次组团返回中国,参加第二届恳亲大会及寻根祭祖大典,而在2005年8月,中华甯氏宗亲会则组团访问公会,促进双方交流。
http://malaysiawriting.blogspot.com
此外,大马甯氏的家家户户都有一张“后裔登记表”,以收录大马甯氏后裔的资料,并寄至中华甯氏宗亲会,以作修改族谱之用,可见甯氏族人的用心良苦。
http://malaysiawriting.blogspot.com
再来,中华甯氏宗亲会也成立网站(www.ningcn.com),内容涵盖姓氏来源、论坛、留言簿及商务信息交流网,以提供全球同乡联系与交流的平台,其资料不但丰富齐全,而且还备有英文版……以上种种的一切,都显示甯氏族人的凝聚力非常强。
http://malaysiawriting.blogspot.com
甯氏族谱已有300多年历史,甯国炜的父亲是中国第十一代甯姓族人,也是大马第一代的先辈,而甯国炜自是第二代,目前其支系已传承至第三及第四代。

这代代相传的支系,显示在甯氏的排辈字谱:“元国敏盛殿 士子卓象贤 开绪家声振 绍先世泽绵”。若依据字谱,你会以为甯国炜是第二代的族人。其实不然,他是属于“绪”字辈,只是其父亲没依据字谱命名,他打趣说:“或许父亲比较叛逆吧!”
http://malaysiawriting.blogspot.com
顺带一提,宗亲会每20年修改族谱一次,祖先定下的廿个字排辈字谱,几乎快排满了,1989年宗亲会重修族谱时,增拟了廿个字:“奋起雄才展 德智文武传 旭日照寰宇 光辉耀新天”,较后第二度重修族谱时,又再改为:“奋发雄才展 德智文武传 英豪建伟业 兴邦永向前”
http://malaysiawriting.blogspot.com
下一代的字辈为“家”,不过有者的命名则改为“嘉”。他表示,若名字为三个字,大都依据字辈命名,然而中国许多同乡采用单名,因而没依据字辈命名,这可能是宗教信仰或其它缘故。

还有一个更有趣的现象,各族人的中文名虽是同姓,但英文姓却是“五花八门”,例如Ning、Lian、Liam、Ling、Leng,甚至还有Ng,真是一姓多音。

话说有次一名亲友生下孩子,当护士问及孩子的报生纸应填什么名字,由于该亲友不谙国文,只是点头回答:“嗯!”,所以护士就在姓名栏目填上Ng,其实甯姓的“正宗”英文应是Ning。

《说文解字》言:“甯,所愿也”,“甯”有“心愿”及“盼望”之意,踏入新的一年,甯国炜祈愿天下太平,国富民强,希望政府公平对待少数民族,促使各族和平相处。若政府真能如此,不但满其所愿,也定能民心所归。

此外,他也呼吁甯氏年轻一代,浏览中华甯氏宗亲会的网站,搜查甯氏的根源与、历史与文化,并加入马来西亚甯氏公会,以促进同宗的联系。欲知详情,可联络016-203 6126。

http://malaysiawriting.blogspot.com
“甯、寧、宁”,这三个字体读音相似,而且也被用作姓氏,但三个字的祖源、字意及内涵却大有不同,大家可别混淆了!

1)甯姓为古老显姓之一,源自姬姓,因封地甯邑而得姓。
2)寧姓为满族最早使用的汉字姓,另一说法是“寧氏源于嬴姓”,但后世“甯”与“寧”二姓逐渐混用。
3)清道光皇帝名旻寧,民间为避讳,而将“寧”写成“甯”,长久相传被误为同一个字。
4)在古汉语中,“宁”字与姓氏无关。“宁”本读zhù,其意有二:一为贮藏;二是“门屏之间谓之宁”。
5)自实施简化字后,“甯”与“寧”被改为“宁”,引起诸多混淆。
6)“宁”与“寧”是同一的简繁体字,读音为第二声níng,“甯”读音为第四声nìng。
7)“甯”与“寧”都有“愿”之意,不过“甯”是“愿望”(名词),而“寧”则是“愿意”(动词)。
8)若不作姓氏,“甯”与“寧”的意思相通;若作姓氏之用,“甯”与“寧”则是两个不同的姓氏。
9)“甯”还有另外两种异体写法,一为寗(宀必冉),二为“宀心冉”,不过都已规范正名为“甯”,即“宀心用”
10)总括而言,甯姓只有一个本源,源自姬姓,得氏于甯邑,故有“天下无二甯”之说。

甯姓历史根源简介
1)甯氏源于周族姬姓,只有一个水源。甯、寧虽简化为“宁”,但它是两个不同源流的姓氏。
2)甯氏远祖是卫伯康叔,得姓祖季亹为卫武公幼子,食采于甯邑,厥后以邑为氏。
3)甯氏起于西周初期,在2千800年的历史长河中,人才辈出,文治武功,侠义孝悌,代不乏人。
4)甯氏祖根地甯邑,位于古修武、获嘉一带(今河南省获嘉县境),祖墓在史庄镇李村东北。
5)始祖九世卿族:季亹—顷叔—文仲跪—穆仲静—庄子速—武子俞—成子相—惠子殖—悼子喜。
6)甯氏五大支脉:齐郡系(山东/甯戚),岭南系(广西/甯逵),三阳系(湖南/甯幹),大槐树(山西洪洞),小云南(徙东三省)。
7)甯氏现有族人一百万,集中于桂、湘、鲁、豫等省区,分布于全国各地,散居于东南亚及全世界。
资料来源:《中华甯氏》

马来西亚甯氏宗亲分布地
玻璃市:Kangar
吉打:Kulim, Jitra
槟城:Bkt Mertajam
吉兰丹:Machang、Gua musang、Kota Bharu
霹雳:Slim、Slim River、Bidor、Teluk Intan、Langkap、Tg Malim、Kuala Kangsar
雪州:Puchong、Subang、Subang Jaya、Petaling Jaya、Kg.Chempaka、Kota Damansara、Kepong、Selayang、Rawang、Batu Arang、Serendar、Rasa、Ampang、Seri Kembangan、Kg.Sg.Way、Gombak、Klang
吉隆坡:Wangsa Maju、Cheras、Sri Petaling、Salak Selatan、Desa Petaling
彭亨:Raub、Sg. Ruan、Sg. Klau、Sempalit、Sg.Lui、Cheroh、Teras、Bkt.Tinggi、Jerkoh、Jerantut、Karak、Gambang、 Teriang、Cameron Highlands、Mengkuang、Kemayan、Bentung、Kuantan,
森美兰:Seremban、Bahau、K.Pilah、Simpang Pertang
柔佛:Johor Bahru、Keluang、Simpang Renggam、Sekudai、Sedenak
 资料来源:大马甯氏宗亲提供

评论

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

未来世界首富——张健